服务热线:400-023-489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G9九游会 > 新闻资讯

j9九游会生产接地气的“三农”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04 12:55:22

  j9九游会“三农”报道如何真正地为“三农”服务,替农民说话,写农民看得懂的话,讲农民听得懂的理,一直以来是跑农口的记者不断探索的主题。如何做好?还需要从选题到采访,再到成文全流程细化。

  新闻报道内容是否有深度?传播效果能否最大化?除了内容具有新闻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前期选题策划,因为深度决定新闻的高度。

  一般记者在得到新闻线索后,应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及第一报道点,并制定出报道方案,及初级策划案。在有效的时间里通过部门策划会、甚至编委会进行头脑风暴形成二次策划、三次策划,最终得到一个较全面的报道方案,为下一步采访、写作打下基础,一篇好的报道,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成果。在选题策划过程中,我们应把新闻事件放在大背景下,给予详尽的解析,同时兼顾到事件的前因后果,大到新闻事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职业伦理,细到在采访中所要问的问题及采访方式和情感的运用。

  由我采写的《高利贷之殇——山东邹平民间高利贷调查纪实》(2013年1月8日《农民日报》)一文,得到了报社领导和业界的好评,原因就在于前期选题的策划,文中基本实现了策划所预知的问题j9九游会,整篇文章证据充分、逻辑严密,没有“硬伤”,具有调查新闻的“说服力”j9九游会。

  “三农”是一个大课题,牵扯范围很广。也就是说,农业的社会性决定了依附于它的农业新闻是专业较强的社会性行业新闻。“三农”记者如果没有充足的“三农”专业知识,难以做到厚积薄发。

  比如日常报道中涉及农机、农技、农药、化肥、种子、土壤环境等专业知识,如果平时不学习、不积累,就很难做得有深度和专业,甚至会闹出笑话。另一方面j9九游会,涉农的法律法规及各类文件,特别是这几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如果不把内容、精神吃透,记者在采写报道中可能出现理解性的偏差。因此,“三农”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日常报道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强化学习,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拓宽新视野。

  “三农”新闻记者的足迹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因此,“三农”新闻报道的视角要向下看,要关注农民的生活状态,从细微小事着眼,做到以小见大,特别是当下“三农”的热点问题,尽力做到有理、有据地把新闻报道出来,因为只有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发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意见、新问题、新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三农”报道,从而扩大媒介自身影响力。

  比如,春耕、三夏、秋收、冬管,是农民一年最主要的生产劳动。作为“三农”报纸,理所当然地要报道每一个时间段的农事。笔者认为,在常规“四季歌”的报道中,一定要带着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的态度进入到采访现场,应该从选题角度、问题深度入手,选择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因为问题往往会被表面的成绩所遮盖,而问题又恰恰关乎“三农”工作整体推进与发展。

  笔者在今年春耕报道期间,写了一篇名为《当前春耕有几难?》的报道,选择在苏皖地区春耕采访期间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农忙时节难雇人、种地收益难保障、土地流转难度大等问题,围绕春耕存在的问题,采访了农民、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农业局官员、“三农”专家等人物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文章见报后,得到两地农业部门的重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而《纺织之痛,棉农之殇》的报道,起因是笔者在一次纺织行业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纺织企业因缺棉导致生产不景气,而国内棉花因价高买不起,国外棉花便宜又买不到的矛盾。笔者决定从问题源头寻找答案,走访了山东、河南、湖北、河北等地的棉花主产区和棉纺企业,在棉花种植、棉花成纱、成布等生产环节采访了大量棉农、棉纺企业负责人、棉花研究人员等,最后文章客观报道了为什么会出现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棉农弃棉,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参照国外棉花政策给出建议。

  在时政类的媒介新闻报道内容中,通常会看到在一篇报道中有大量的“领导指出”“领导强调”等词汇,通篇几乎一个套路,一种说教式的灌输。“三农”报道应避免此类文字出现,相反,如果能把这种报道通过案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一种对话聊天式的方式呈现出来,老百姓可能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农民日报》的社训是“崇农立信”,笔者的理解是:记者对“三农”工作应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做好新闻报道。试想,一个对农村、农民、农业没有感情的记者肯定是写不出好的新闻报道的。

  在对今年“三夏跨区作业”采写报道时,笔者和跨区作业机割手们同吃同住,从河南一路向北走到山东、河北,共同生活了20多天,写出了十多篇稿件刊登在《农民日报》头版“三夏追踪记”板块。报道大部分完整记录了农民的语言,比如河南人的口头语:“中”,语气词:“咦”等日常生活的语言在纸上呈现。当农民看到记者采写的报纸时,连说看得懂、亲切。笔者的感受是,新闻报道的文字要有张力,但不是若干形容词的堆砌,要通俗易懂,有人情味,一篇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是不需要形容词的。另外在内容叙述上j9九游会,尽量用短小精干的句子,一句能说明白的,尽量不要多写半句。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尽量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表述出来,避免受众不知所云。

  因此,作为一名“三农”新闻工作者,必须立足农业,面向农村,和农民保持零距离,怀抱向农民学习的态度,为“三农”服务,替农民说话,写农民看得懂的话,讲农民听得懂的理。同时,内心还应该具有专业的激情去从事“三农”新闻报道j9九游会,让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具有鲜活的生活、生产劳动气息,文章充满画面感。

  贵州副省长陈鸣明梦鸽申请公审李天一吴樾 车震朝鲜大阅兵神秘部队成人奶妈地下交易地方政府债务“全球最牛”黑客运-20 试飞照保鲜膜 塑化剂央视揭穿王林孙杨世锦赛夺金树蛙雨中打伞是摆拍河南杀5人凶犯落网富豪相亲会揭秘大连山体滑坡

咨询热线:400-023-4899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