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99传真:400-023-4899
系列报道《守住耕地 端牢饭碗j9九游会》(一)保护好良田 方能端稳饭碗
j9九游会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湖南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82亩,而株洲不到0.8亩,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我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9九游会。
“谷雨时节种谷忙”。随着气温回升,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眼下正是葡萄树修剪的最佳时节。然而,芦淞区白关镇线江村罗家坡组的村民却停止了育苗,忙着清除地里的葡萄藤j9九游会。年前,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退租了,留下了20多亩葡萄地。眼看着地一点点荒废了,村民忧心忡忡。就在这时,区里带来了好政策,镇上列好了红利菜单,一场场耕地治理抛荒的会议在村上开了起来。
康峻鸣 芦淞区白关镇副镇长:耕地说实话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相关的,而且联系得很紧密。有些老百姓对于耕地非粮化的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更多的是耐心地劝说j9九游会,营造一定的氛围。
目前,芦淞区耕地保有量为3100公顷,主要集中在白关镇,约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3%。在过去的整体规划中,没有把耕地区分开,有些地方种植了葡萄、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最终,读懂了政策,意识到耕地重要性之后,罗家坡组的村民打算赶在雨水来临之前,恢复耕地,抓紧时间种上大豆、辣椒等农作物。
余辉 芦淞区白关镇线江村罗家坡组组长:农民都是以地为生,都是要吃饭的,可惜了。现在大家都来种豆子、种辣椒j9九游会。今年,水利还没修复好,田还不行,明年再去种水稻。
农民以种地为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炎陵县霞阳镇石玉村,这片60多亩的耕地曾一度杂草丛生,成了无人问津的荒地。2018年,这里被纳入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开发后,这片荒地成了高产的良田。
炎陵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股股长 周小荣:近几年,炎陵县通过将荒草地开垦成耕地j9九游会,开垦了约600亩。通过土地开发,增加了炎陵县耕地数量,也增加了项目区域老百姓收入。
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惠民政策,坚持“谁种粮,谁受益”,严格兑现国家耕地补贴等惠农政策。
张 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科科长:制定耕地恢复方案,逐步补齐责任目标任务,严控耕地新增的违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