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99

农业技术

当前位置: G9九游会 > 农业技术

贵州举行食品安全形势j9九游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4-20 21:12:55

  j9九游会5月1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食品安全形势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局局长宋宇峰,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省卫计委副主任吕劲松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刘琦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舌尖上的安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当前我省食品安全形势和状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政府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局局长宋宇峰,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省卫计委副主任吕劲松同志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贵州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简单介绍下2017年食品安全形势及2018年工作思路。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习“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坚持严字当头,着力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重典治乱、综合施策、探索创新,不断夯实各环节监管责任,坚决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食品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食品安全“三级联创”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抽检合格率97.86%,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并持续向好,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表彰。

  (一)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横向上,食药监局与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间职责进一步明晰,顺应了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要求。纵向上,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全国较早完成省级机构改革任务的省份之一。88个县(市、区、特区)除2个单独组建食药监局,其余成立市场监管局并全部加挂食药监局的牌子;1370个乡镇设立乡镇派出机构963个。省、市、县三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1262个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二)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更加严格。一是坚持源头严防。在全省布设4万余个点位,组织开展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污染源控治理项目39个。二是坚持过程严管。j9九游会深入开展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县乡“三级联创”工作,开展小作坊监管试点,实施食品流通监管考核评价,初步搭建覆盖全省的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质量安全快检体系,组织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超市、市场)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系列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生鲜食品电子化追溯工作,开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食之放心行动,及时开展畜禽水产品、肉制品、粮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白酒生产、食用农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坚持违法严惩。查处食品类违法违规案件12506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37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个,罚没款9000余万元。贵阳海关先后开展了打击农产品“绿风”、“国门之盾”等专项行动。盐业管理部门组织食盐专项整治行动24次,查获涉盐违法案件3293件,移送公安机关127件,75人获刑。全省公安机关共核查公安部转办线个,发起全国涉案线人,逮捕103人,移诉84人,涉案金额550余万元。查缉冷冻肉品237.5吨,价值700余万元。2017年贵州协同外省共同打击地沟油案件受到公安部贺电表扬和通令嘉奖。

  (三)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作用充分发挥。紧紧围绕质量安全大抽检,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和风险管理,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三级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抽样检验、信息公布、核查处置与统计分析的工作闭环,j9九游会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备、制度健全、机制顺畅的工作局面,发挥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控安全风险的作用,实现了倒逼企业落实责任、推动监管执法、引导社会共治的目标。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68122批次,较2016年43938批次增加24184批次,2017年抽检合格率97.86%较2016年的97.51%升高了0.3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204批次,不合格518批次,合格率97.86%;完成风险监测12986批次,发现问题样品2118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30932批次,不合格118批次,合格率99.62%。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1176期47922批次。完成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下架召回、行政处罚等核查处置任务600余件。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显示,我省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抽检的29类食品样品中,罐头、冷冻饮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糖、水产制品、特殊膳食等7类食品抽检合格率100%;茶叶及相关制品、速冻食品、食用农产品、蜂产品、豆制品、j9九游会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饼干、粮食加工品、糖果制品、肉制品、餐饮食品、调味品、酒类、蛋制品、水果制品、糕点、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21类食品抽检合格率大于95%;饮料和方便食品抽检合格率低于95%,方便食品合格率最低,为92.86%。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6.74%,主要问题涉及5类:饮料等产品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微生物污染;调味品等产品中的防腐剂混合使用比例之和超标,铅超标,氨基酸态氮不达标;酒类等产品中的酒精度等理化指标不合格;粮食加工品等产品菌落超标、镉不合格,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蔬菜制品等二氧化硫超标,苯甲酸、山梨酸不合格。

  食品流通环节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31%,主要问题涉及2类:水果制品和蔬菜制品等食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二氧化硫超标,苯甲酸、山梨酸不合格;糕点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8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餐饮具、糕点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二是熟肉制品等产品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三是食用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整体来看,问题集中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项目超标、金属污染物项目超标等方面。

  (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妥善处置。全年共发生突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41起,涉及病例368人,j9九游会死亡10人(均属家庭自采自食野生菌导致中毒)。食用野生菌中毒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原因,全年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9起,占事件总数的71%。在29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有25起是家庭自采自食野生菌导致中毒。此外,集体食堂也是食品安全主要风险点,去年发生在集体食堂的事件有6起(其中学校食堂5起),涉及病例157人。全年41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置,未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

  (五)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妥善应对。食品安全仍是公众关注的重点,2017年共监测到164起涉及食品安全的舆情信息,其中涉及食品生产领域30起,食品流通领域35起,餐饮服务领域60起,食品广告1起,其他38起。对重要、敏感舆情信息,我局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全年未出现舆情处置不当情况。

  (六)投诉举报办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受理食品投诉举报3726件,占投诉举报受理总量的83.1%,同比增长119.7%,已办理食品投诉举报3726件,办结率100%。食品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占比68.3%,其次为餐饮消费和生产环节,分别占18.0%和11.8%。生产环节投诉举报问题主要为无证生产、标签标识、非法添加等,流通环节投诉举报问题主要为虚假宣传、网络违规销售等,餐饮环节投诉举报问题主要为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加工经营场所不能保持应当具备的环境条件、卫生要求,使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使用回收“地沟油”等。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四个最严”的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在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校园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严防食品安全风险;二是严控食品全产业链供给质量,不断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三是严格落实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不断加强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四是抓好抽检监测和问题处置,提高抽检靶向性;五是完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六是加快标准化数据汇集,积极推广“食品安全云”的市场应用;七是加快推进我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一线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保障水平。

  谢谢宋局长。刚才宋局长介绍到2017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并持续向好,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8年,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将一如既往的按照严格标准推进,让老百姓在食品安全上更放心。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示意。

  我是新华社记者,食品安全问题重在源头管理,想请问一下吕局长,在2018年食品生产源头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的状况怎样?

  贵州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省卫计委副主任吕劲松: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在我国食品安全评价实行以抽检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抽检制度,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目的是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并在服务政府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止目前,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覆盖了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9个市(州)所辖区域及贵安新区、仁怀市、威宁县。

  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覆盖了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食糖、罐头、饼干、冷冻饮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蜂产品、食品添加剂等26大类食品,覆盖了全省大部分食品生产类别。

  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抽检食品3649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3434批次,抽检平均合格率为94.1%。抽检结果显示:乳制品、食糖、蜂产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食品添加剂抽检未发现不合格样品,抽检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瓶(桶)装饮用水、酒类、酱油、食醋、糕点等食品。其中:

  (1)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50.7%,主要问题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余氯、亚硝酸盐、溴酸盐等指标检测不合格;

  (2)酒类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17.7%,主要问题是酒精度、甜蜜素、糖精钠指标检测不合格;

  (3)酱油、食醋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5.1%,主要问题是氨基酸态氮指标检测不合格;

  (4)糕点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4.7%,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及其钠盐指标检测不合格。

  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超标、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糖精钠等)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品质指标(酒精度、氨基酸态氮等)不达标等问题依然是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瓶(桶)装饮用水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我局已采取措施进一步保障全省瓶(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目前,我省共有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707家,超过酒类、茶叶生产企业,占据我省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1/5。近年来,我省瓶(桶)装饮用水合格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为进一步保障我省瓶(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我局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瓶(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

  我局要求各地监管部门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开展自查,切实使企业意识到作为第一责任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重要性,于2018年5月30日前完成自查。一是严格水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水源开采、水质检测、取水点保护等管理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二是严格组织生产。严禁人工灌装和封盖,包装材料不得使用以回收废旧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和盖。三是严格标签标识。严禁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瓶(桶)装饮用水,不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

  我局要求各地监管部门重点检查本行政区域内2017年-2018年抽检不合格的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于2018年7月20日前完成专项监督检查。一是检查企业水源情况、生产场所、卫生状况等是否满足法律、法规等规定要求。二是严厉查处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生产瓶(桶)装饮用水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制售假冒伪劣瓶(桶)装饮用水的黑窝点、黑作坊。三是按照“放管服”、“精准扶贫”要求,鼓励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和“黔水出山”。

  我局组织对2017年-2018年监督抽检不合格的129家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开展跟踪抽检,于2018年6月31日前完成跟踪抽检。要求各地严格依法组织对跟踪抽检不合格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核查处置,对同一问题反复发生的企业,要从严从重处罚,责令停止生产不合格产品,限期实施整改,整改完复查送检合格后,方可恢复组织生产。

  在专项整治结束后,我局会将专项检查和跟踪抽检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而保障我省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

  我是贵州日报记者,贵州农村食品市场占比较大,请问一下吕局,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贵州农村食品市场占比较大等实际,我局充分发挥食安办的牵头抓总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监管责任,具体为:一是抓部署,严密步骤推进。联合有关部门及时研究下发了《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贵州省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雷”行动工作方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全省大力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二是抓督导,严格要求落实。明确分管局领导带队组成督查调研组,奔赴县(市、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情况督查,通过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工作推进会、明查暗访等方式,督促治理工作落实,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三是抓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雷”行动中,组织查处取缔各类“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68个,立案查处“两超一非”、劣质原料生产或加工制作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案件1288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5件。四是抓典型,强化示范引领。积极组织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超市、市场)创建,2017年通过审核43家;注重提炼监管部门工作典型,强化典型带动作用。如:乌当区以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查办案件为抓手,不断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关岭县积极探索“送货下乡”监管试点创新工作;五是抓指导,促进产业发展。结合省委省政府发展农村电商、促进贵州特色农产品风行天下的相关决策部署,出台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维护网络食品安全的指导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确保食品安全助推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作用,全力提升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其中,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法律支撑。在食用农产品监管职能由原来农业部门一家监管转变为农业和食药监部门分段监管后,结合食药监部门主要负责入市后监管的实际,研究出台了《贵州省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同时积极配合省人大地方立法,结合监管职能实际,将入市后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纳入新修订的《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二是抓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一方面,积极构建全省食用农产品市场快速监测体系。在2016年投入414万元建设18个食用农产品市场监测点的基础上,2017年再次投入510万元采购100套食品安全快检装备配发给全省各个县(区、开发区)局,实现了县级层面基本全覆盖,初步搭建了覆盖全省的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质量安全快检体系。另一方面,在平坝区、观山湖区积极探索开展“大数据+监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并在相关市州积极推行二维码追溯,我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黔南州已有27家超市实现了畜禽水产品等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三是抓治理整顿,全面整治市场环境。我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关于切实强化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及销售者落实法定义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水产品等重点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等文件,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为重点场所,认真排查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化合物及抗生素、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共查处违法运输、销售畜禽水产品案件112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件。四是抓风险防控,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以问题为导向,加大以畜禽水产品市场监督抽检力度,2017年共开展专项监督抽检3732批次,今年还安排了“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项抽检。五是抓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落实。我局以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等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回头看”、杀“回马枪”和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等方式开展飞行检查,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交叉检查、明查暗访。

  我局也加强了旅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市场整治的相关决策部署,我局专门下发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全省旅游景区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黔食药监食流发〔2018〕70号),要求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真扎实开展旅游景区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了具体推进方法和措施。为强化旅游食品市场整治等工作成效,今年4月10日至18日,我局还组织开展了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暗访,采取不设定检查路线,不通知辖区部门,现场实地检查的方式,以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旅游景区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大型商场超市、乡镇社区小食杂店等为重点对象,对全省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仁怀市、威宁县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主体、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等进行了随机暗访,共抽查30个县(市、区)、57个乡(镇、街道、社区)、11个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186户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主体。从检查情况看,全省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有所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稳中趋好,但仍然客观存在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有待提升、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关工作做法和经验先后得到有关省领导批示肯定。

  我是当代贵州记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之“食之放心”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我局作为省委、省政府助推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重要举措“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之“食之放心”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j9九游会确保人员、管理、措施、经费“四到位”,以旅游景区、公路服务区、铁汽运车站、民航周边、农家乐和游客接待量大的酒店宾馆等为重点区域,按照“边探索、边创建、边总结、边提高、边示范、边带动”的思路,全面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创建。截止目前,,全省共创建了雷山县、印江县2个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六盘水钟山区、黔东南镇远县、毕节金沙县3个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青岩古镇、南江峡谷、赤水大瀑布、梵净山、石阡尧上、西江千户苗寨、万峰林、荔波小七孔等116个省级餐饮服务示范景区(乡镇、街)和331家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通过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在促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助推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9月,省政府食安委召开了全省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现场会,分管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创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要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多推广一批先进经验,多打造一批旅游食品品牌,以示范工程为带动,全面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我局在2016年和2017年度“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绩效考核评比中分别荣获全省第二名第三名,受到省文明委的通报嘉奖。

  面对全省全域旅游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为确保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就餐时“食之放心 食之满意”,建议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寻找笑脸就餐”。我局要求每家餐饮服务单位在餐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上对该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量化动态等级进行公示,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动态等级按照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种,优秀单位公示的卡通形象为大笑的脸谱,良好单位公示的卡通形象为微笑的脸谱,一般单位公示的卡通形象为平脸的脸谱,通过寻找“笑脸”就餐活动,能极大的促进“知情消费、安全就餐”,强化社会监督,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落实,带动餐饮服务单位争优创先的积极性。

  谢谢吕局长。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刚才,记者朋友与吕局长做了沟通和交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食药监局取得联系。

  今天二位发布人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关内容,请省食药监局整理核实后,提供给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将上传到公共邮箱,提供给记者朋友们使用。

  请记者朋友们在报道好会议消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闻线索,做好后续延伸报道。相关报道,请省内新闻媒体和网站通过省政府新闻办统一开设的“贵州发布”专栏刊发、播出。同时,请中央和香港驻黔媒体记者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咨询热线:400-023-4899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